从”撕逼大战”看讲师背后的逻辑, 为什么很多人完全按照讲师的方法做了没有效果?

2021年11月26日 | 国际站运营

最近圈内一些互怼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变化异动:

从最开始的阿里创业者大赛直播关闭评论功能, 到钉钉群被设置禁言, 再到最近的GMV隐藏. 对于这些事情不做评价也不能评论, 但是梗图挺有意思的, 要拿过来发一下增加点娱乐气氛.

当我还是个小白的时候, 每次去听课, 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 课堂上的干货, 讲师各种秘技绝招, 恨不得马上回到公司操练起来, 但是不同的人讲的东西有可能雷同也有可能冲突, 最后一一实践下可能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最后操作者甚至会怀疑人生: 是我没学到, 还是没效果?

Adam Y.

还是解释下镇楼图的来源免得引起误会: 这张图来源于圈内一个实力派对于讲课讲师店铺数据持疑并进行了调查分析, 后者讲师得知消息后大放厥词, 被网友拿来做成梗图表情包

为什么要去听讲师的课程? 阿里官方后台不是有免费的教程吗?

还是要再次安利强推一下官方免费教程地址(无任何套路): https://peixun.alibaba.com/

这个其实对于学习能力强爱钻研的人来说是应该是最优解, 就是更新慢点, 胜在实打实的内容, 不忽悠不收费不卖课程也不卖软件.

有时候聪明人往往缺的只是一个思路, 一个点拨

如果你是还没有实操过平台的小白, 很有可能会问出上面的问题

我觉得主要是以下三点原因:

1. 后台的视频更新较慢, 有些功能有更改但最新教程还没有做更新
2. 看视频属于自学, 参加培训属于面对面沟通交流, 同时后台的提示说明像法律条文一样硬, 不如讲师娓娓道来般生动
3. 觉得基础的东西不重要, 主要是为了所谓的”干货”和期望店铺快速起飞

讲师的课程能不能看? 有没有效果?

有没有效果这个问题见仁见智, 太多变量因素会影响效果, 随便列举几个

– 行业
– 产品
– 公司定位
– 平台投入

即使是一个top讲师, 谁也不敢保证他那一套哪个行业都能top, 哪来那么多top, 是吧?

能不能看肯定是能看的, 一般的讲师看他讲的内容, 但如果讲的是基础知识, 其实没必要去听.
很多讲师喜欢把官方那一套, 换成大白话再讲一遍, 然后自创一些”名词”, 比如说来自于2015年的”七重匹配”, 听起来就特别的高大上, 且突出个人风格.

注: 像”七重匹配”这种已经很老的方法/技巧, 已经随着阿里规则的更新变得毫无用处, 但是在很多偏远地方, 还是有人在讲.

我们到底要从讲师课程中学习和思考什么?

思考和分析能力.
  • 你有没有想过, 为什么你照足吩咐依样画葫芦, 但是效果还是很差?
  • 为什么讲师一身头衔与身等高, 但还是要出来讲课? 自己单干不香吗? 或者辅佐大BOSS轻松GMV几个亿分取动辄深圳几套房的提成不香吗?
  • 这个讲师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是公司里的运营总监? 还是自创企业打天下, 又或者是开了一家代运营公司做服务卖软件?
  • 你有没有想过他们做这些事情背后的意义和利益来自哪里?

我并不排斥从新手到成为老鸟这段时间需要吸收大量的知识, 做大量的实验来对这些内容证伪, 或者说测试在自己公司/行业这些条条框框限制下的效果, 但是你要搞清楚真正重要的人是你自己, 所有的知识都是为了你服务的, 而你也会异常辛苦, 你要去把这些内容都揉碎了内化成为你的经历和成长

每个人手法都不尽相同, 有些人喜欢打爆品, 有些人喜欢铺货, 还有些人喜欢ssss大法…
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 是背后每一步操作的逻辑是否说得通,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021年12月5日 补充一点:
看课一定要结合自己公司实际能力来综合考量, SKA讲师一上来往往就是问鼎顶展+月投几个W/店群的操作, 这种讲师我们称之为是为阿里站台的, 而如果我们实际上做的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出口通或者只是把阿里当作其中一个营销渠道来做, 这样的课程显然对你来说没有太大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