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A.Y.

2022年10月11日

9月采购节和对于刷数据骚操作的一些看法
l

A.Y.

2022年10月11日

最近外贸行业大环境不怎么好, 可以看到有些运营已经丢了工作, 尤其是那些平时不下功夫钻研, 喜欢搞些骚(黑)操作的人. 顺着这种作弊的行为来聊聊当前形势. 纯粹是过来人对于最近接触到的一些事情的感悟与牢骚, 没有干货, 尽量输出观点而非情绪.

Adam Y.

先来看看采购节某里流量趋势

2021年的时候就有人吐槽是史上最烂采购节, 不过现在被啪啪打脸: 事实证明2021年9月采购节确实不是最烂的.

图片来源:  SEMrush

这张图不用深入研究, 主要就看几点:

自然搜索关键词上升而自然搜索流量下降, 说明的是关键词虚增而实打实的有效搜索降低;

付费搜索流量下降一般来说是对外的投放减少(注意这里是B2B平台在谷歌等平台上的广告投放, 可不是商家在B2B平台上的广告投放), 或者无效投放变多;

再看看付费流量来源, 排名234, 土耳其(TR), 阿根廷(AR)和最热情的印度三哥(IN).

很多人咋一看是看不出来啥问题的, 因为第一名还是老美(US).
但是你细细一想: 第四名是印度, 而且流量占比只有4.9%, 那么排在更后面的其他每个国家肯定占比<4.9%, 流量分散程度可见一斑, 而且很多你想要做的国家, 一些听起来可能很有实力的国家, 都不知道在这个流量占比中排到哪里去了.

再来看看最近国际大事

  • 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 强势美元收割全球, 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至3.99%
  • 被写进教科书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 印度GDP首次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 俄乌战争: 北溪二号天然气管道被炸, 克里米亚大桥遭到轰炸, 俄总统表示不排除使用核武

    还有前些日子那边一些看似搞笑而略带无奈的新闻: 欧洲建议民众洗澡只洗4个部位

    以及俄罗斯的回应

    图片来源:  网络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无非就是省点花钱的事, 不行多从义乌进点电热毯, 还利好国际站(doge)

    但是对于欧洲来说, 电热毯顶多只能解决部分民生问题, 不能解决整体经济问题.

    以德国为例, 德国是欧洲典型的工业大国, 对于能源的依赖很大, 而且约2/3的能源依赖进口.

    没有能源, 某些产业就只能被迫停工待产. 做过工厂的小伙伴可能会比较好理解, 国内其实也偶尔会某些省市的盛夏高峰期搞错峰用电.

    又有小伙伴说了, 不从俄买, 可以从其他地方买嘛, 怎么会一根树上吊死.

    这个又涉及到费用增加和运输方面的问题: 从其他地方买天然气需要先将气体变成液体(液化天然气), 然后罐装到运输容器中, 这一额外的步骤会增加成本, 而这个成本本质上属于运输/包装成本, 如果使用原有的管道天然气, 则不会产生这项费用. 增加了这一步骤, 本质上不管你找谁买, 成本一定会增加. 更不用提当前局势下石油天然气都是洗产地加价卖, 老美还在叙利亚持续偷油.

    另外也别指望着短时间内能够建成其他天然气管道: 光北溪二号就耗费近100亿欧元, 历时2年.

    世界变化快: 谁能想到两年前港口堵塞那会儿一桶原油负100多美金的价格呢?

    产业停摆和通货膨胀一定会影响企业/个人的购买力, 进而影响全球市场.

    简单看刷数据作弊的背后逻辑

    扯有点远, 回到主题.

    最近看到一个运营日常做数据的表格, 主要是靠刷的. 不对, 用他们专业的话来说, 叫 “补”.

    这时候来一张这样的表情包就很应景

    他是这么干的:
    补点击, 10个点击补一个询盘, 10个询盘补一个样品单…

    当时我就感慨一句: 每天上班8小时, 7个小时在补数据.

    后面有人补了一刀: 半小时抽烟, 半小时上厕所, 下班.

    黄子华 《男亲女爱》

    有人会问, 这样做, 有效果吗?
    我也不能把话说死, 可能会有吧… 我也不能确定…

    抛开有没有效果和究竟做与不做, 首先来分析看看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作弊来模拟和迎合平台排名规则, 以期获得平台的推荐/引荐进而让产品排名更好.

    B2B和搜索平台的排名逻辑

    像排名规则这种特定的条例这里我就不多赘述, 如果还不了解的建议自己去查下.

    不管是B2B平台还是搜索引擎, 背后的排名逻辑一定是向着用户搜索意图去的:

    理论上: 搜索用户>平台/搜索引擎>供应商/广告商(我们商家)

    凭实力做上去的产品, 数据是真的, 能持续产生效果;

    靠作弊手段做上去的, 数据不真实, 随时可能”被改变”

    多的大道理不敢说, 只有几个问题:

    从职业规划来看, 假如想要跳槽, 下一家公司不给”补数据”怎么办?
    假如某天平台规则彻底改变, 或者国内这套补单程序出海水土不服怎么办?
    靠刷来的成绩, 如何更上一层楼?

     

    平台规则为什么会变化

    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 因为任何规则都有可能会被钻空子, 因此需要不断变化的规则和追加条款来减少和阻止作弊现象的蔓延和增长.

    理论上不存在100%不可替代的公司:
    假如谷歌不好用那么用百度可不可以, 用必应可不可以?

    当你的对手身陷囹圄时, 你是不是会打起鸡血来努力拔高自己的地位, 进而蚕食他因这个事件而丢失的市场份额?

    平台规则的制定是为了迎合客户(用户), 以及在用户和商家中制造一个平衡点, 并且从中获取利润(广告费).

    如果只是单纯的收取广告费而把垃圾信息推上首页, 那么早晚越来越多的用户会流失, 然后到商家发现投入效果越来越少, 商家流失, 开启恶性循环.

     

    为什么感觉平台吃相越来越难看?

    一方面是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 有钱人是真的多, 竞争大, (他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资源总得要倾斜一下;

    另一方面有些平台吃相是真的难看, 慷他人之慨, 还踩在别人头上颐指气使.

    这点看起来逻辑就变了:

    本来应该是你平台名气大, 我付费上船大家共同出海目标征服西海岸;
    结果没想到你这小皮筏上来后把我当黑奴似的让我拼命划, 用血肉之躯去堵皮筏漏洞

    看看下面这个新出海的, 招牌都还没打响, 就一副趾高气扬的姿态,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DD品牌靠的是低价杀入市场, 但是直接赤裸裸的割商家的肉去feed the foreigner, 这样对吗?

     

    未经证实的网图

    接下来怎么办: 努力、奋斗、降低期望

    首先从行业和当前大环境来看, 未来2年可能外部环境未必是好.
    而且基于国内一些机构的研究, 跨境电商这两年从业人员的薪资增长过快, 未来2年整体薪资调整可能会呈现微涨或维持的局面.

    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 无论任何情况和环境下都会有优秀者脱颖而出, 外部环境只能说是一个助推因素.

    在这样的环境里, 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过大的(广告费用)投资, 保持谨慎, 切忌头脑发热;

    让自己持续存活在这个市场里, 虽然不会错过低谷, 但也不会错过随时可能出现的转机和风口.

    在这里附上一句杜牧的诗, 与大家共勉.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最后用 周星驰的《喜剧之王》剧照来做结尾